當我們談到投資,初學者多半先學「買什麼」,接著學「如何分散」,再到「長期持有」。但對許多有經驗、希望更進階的投資者來說,真正重要的,往往是如何「配置」以及「動態管理」資產,確保能兼顧成長與抗震能力。

在這篇文章,我想分享更進階的觀念:資產配置、再平衡,以及如何根據市場變化與人生階段,調整你的投資組合。


靜態配置 vs 動態配置

大多數人知道,要把資產分散在股票、債券、現金、房地產,甚至另類資產(例如黃金、加密貨幣)。這樣的「靜態配置」是好的起點,讓投資者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。

但市場環境是動態的。當某一類資產大幅上漲,資產配置比例會偏離原先設計。例如,若一開始股票占 60%,債券占 40%,當股市大漲後,股票比例可能變成 75%。這時,你的投資組合風險會大幅提升,暴露在意料之外的波動中。

這就是「動態配置」需要介入的時機。


再平衡:長期投資者的秘密武器

「再平衡」(Rebalancing)是將偏離原本配置的資產,調整回設定比例的過程。例如,當股票大漲、佔比超標時,就要部分獲利了結,轉回債券或現金。這個動作看似「賣掉表現好的資產」,但實際上是在降低風險、鎖住報酬。

再平衡的好處:

1️⃣ 降低投資組合風險

再平衡會自動幫你「低買高賣」,長期來看可以控制波動。牛熊證街貨分佈圖

2️⃣ 讓資產回歸理性

市場常常有「情緒偏差」,漲多了就會過熱、跌深了就被低估,再平衡能讓組合回歸最初設定。

3️⃣ 幫助紀律投資

不需要依賴市場預測或直覺,只要按照設定的時間或比例執行即可。

再平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