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人理財,已經不只是收入與支出的計算問題,更是一場與「慾望」、「焦慮」、「比較」的心理戰。
想想看,以下情境你是否熟悉?
這不是你不理性,而是我們所處的時代,每天都有數不清的消費誘惑與心理壓力。對抗這些誘惑,不只是靠紀錄開銷或訂定預算那麼簡單,而是要重新思考:你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?你的錢有花在這上面嗎?
今天這篇文章,我想從心理學與理財角度切入,分享如何辨認消費焦慮、重新定義「值得花」的標準,並建立讓自己心安又持續的花錢策略。
「消費焦慮」是指:當我們花錢時,內心感到不確定、懊悔、擔憂、甚至罪惡感;而不花錢時,又覺得自己錯過機會、落後他人、生活不完整。
這種焦慮可能來自幾個常見來源:
結果就是:買了不一定快樂,不買又不踏實。財務帳戶看起來沒少很多,心裡卻總是虛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