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多數人一開始接觸投資,都是從「選股」開始。誰沒看過財經 YouTuber 分享「這支股票未來十年翻十倍」?誰沒參加過投資社團裡的熱門貼文:「台積電適合存股嗎?」在這樣的環境下,投資似乎成了一場關於選擇「對的股票」的遊戲。
但當我投入這個市場幾年後,我逐漸發現:選股,根本不是問題的核心。真正拉開勝負差距的,是你是否有一套「系統」。
本文想跟你聊聊:從「選股主義」到「系統策略」的轉變,為什麼是每個投資者遲早都會經歷的關卡?而什麼才算是一套好的投資系統?
我曾經也是那個每天研究個股基本面的人。看財報、分析產業趨勢、追蹤法說會,一個晚上能開 15 個分頁研究三家上市公司。但最終我的結論是:對多數個人投資者來說,這種「勤勞的選股」常常只能換來運氣。
因為市場上資訊不對稱太嚴重,機構法人掌握的速度與深度遠非一般人可比。即便你做足功課,也不代表你選的股票一定會如你所願地「發酵」。財報漂亮不代表明天會漲,市占率擴大不代表股價不會回檔。牛熊證分佈
長期下來你會發現,所謂的「研究」常常變成「事後合理化」自己的押注。當賺錢時,你說是選股眼光好;當賠錢時,你說是市場錯殺。但這些都不是方法,這是賭博。
「投資系統」這個詞一開始聽起來很像是某種華爾街專用術語,或者是要寫程式才能執行的量化策略。其實不是。這裡說的系統,是一套你可以反覆執行、具備邏輯一致性、涵蓋進場、持有與出場原則的投資架構。
舉個例子,如果你告訴我:
這就是一套「系統」,而且是一套不錯的系統。
投資系統可以很簡單,也可以很進階(例如使用技術指標、量化因子),但重點是:你有一個能夠被驗證、被重複執行的流程,而不是每次交易都靠當下情緒或新聞標題來做決策。
那麼,一套好的投資系統該具備哪些條件?以下三點是我個人認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: